Wednesday, April 24, 2019

加叻华小历史


加叻华文小学于1931725日由陈坐、郑水、郑帆及伍弼诸位先生创办。创办之初,没有校舍,课室设于加叻大街门牌2号爱楼上,学生逐年增加,便筹建校舍,于1940年落成,命名为华侨学校。迁入校舍上课后,翌年,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日军南侵,本校只好停办。19459月马来西亚光复, 同年10月,本校复办,当时学生约40余人。
1950年,英政府宣布紧急法令,校舍为驻军征用,董事部便另建亚答校舍,继续让学生上课。不久,加叻新村成立。政府于1952年拨款兴建新校舍,计课室6间、办公室1间,改名为加叻新村学校。后来学生逐年增加,教室不够应用,便策划第二期建校工作,先后于1954年完成教师宿舍3间,1958年完成礼堂1座及教室4间。1959年,本校获得全津贴,并改名为加叻标准型华文小学。1962年,实行统一薪金制度,本校又易名为加叻国民型华文小学。



到了1967年,本校学生人数增至600多名,原有教室不够容纳,蒙政府拨款,增建教室3间,此为本校第三座校舍。
1968年,学生人数增至690人。鉴于食堂,篱笆商付阙如,便向政府申请拨款维修。同时,董事部筹建临时厕所以应迫切之需。结果,于7月间完成厕所一座,唯食堂没建成。
政府于1972年拨款为本校围篱笆、盖走廊及建脚车亭之用。

本校之铜乐队于1976年成立,指导老师为马朝铮老师及黄江轮老师。在董家教及校方的努力策划及奔走之下,本校之三层楼钢骨水泥新校舍及食堂于1980年兴建并于翌年完成。此座校舍是由当时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拨款兴建,堪称巍峨堂皇,设备齐全。
1986年本校再获同一部长及家教协会的拨款,以兴建一座5间教室之校舍。从此,本校拥有足够的教室以容纳所有的学生在上午上课,这是值得庆幸之事。



1987年,在本校董家教再度积极策划之下,积极筹款兴建一座大礼堂,此座大礼堂于1988年完成并命名何子民堂,成为本校与埠众活动场所,同时方便村民租借办喜筵,宴请亲友,其租金充当家协常年活动基金。唯礼堂之设计不适合充当体育用途,因此本校三机构献议,建立一座新的体育馆,使本埠拥有一个较完善的体育地点,惠及全校师生及村民。
1990年,本校再获政府拨款以建造24房教师宿舍。
199682日,承蒙南洋商报主办,皇帽啤酒赞助的十大歌星义演,以及各界为社会人士的捐献,配合本区国会议员拿督林亚礼部长的赞助,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成功为本校筹获体育馆基金。

19961997& 1998年,校方有幸连续获得政府拨款维修C座与D座得教室, 安装电线,更换部分电灯及风扇。校长室和书记室地面砌上地砖。高年级与低年级各获得80套学生桌椅及32套教师桌椅。

2009年,本校在县教育局的推荐下,成立了反毒教育资料室。经过一番努力,本校的反毒教育资料室先后获得佳绩,2009年县际赛荣获冠军;2010年州际比赛荣获冠军 并于2011年获得全国赛季军。2013年则荣获州际赛亚军。本校也是本州唯一成立反毒教育资料室的华文小学。

20101010日,本校校友会联合星洲日报筹募经费,以协助母校改善礼堂设施,将礼堂的地面砌上瓷砖,让莘莘学子拥有舒适和干净的学习环境。

2011年,本校举行80周年校庆晚宴,以筹募精明课室之经费。翌年,精明课室电脑化教学正式开跑。目前,本校是本县唯一全面使用精明课室设备的小学。






Thursday, March 21, 2019

我的学校-加叻华小


1.3 学校的历史
1.3.1说出完整的校名和校址
1.3.2确定学校的位置

1.3.5说明校徽和校旗上的标志与颜色的含义

历史Project
必须包含
  • 学校历史

  • 校名地址

  • 学校位置

  • 学校平面图

  • 学校校徽(可以复印)标志与颜色的含义

  • 学校校训

  • 其他




校徽之意义
火把:运动精神
书本:开卷有益
齿轮:向前迈进
黄色:效忠君主
青色:欣欣向荣


校训

勤-勤奋好学 知书识化

毅-

仁 仁爱和平 

勇 勇敢果断 超越自我


 1960 校舍外貌





1981 校舍外貌

 1981198119812


 1987 年10月何子民大礼堂兴建中



 1988年何子民大礼堂开幕剪彩人士


 1989年县教育局长李锦文主持资源中心开幕




 旧校舍(已被拆除,有关空地已兴建成一个草场

Wednesday, April 8, 2015

I thnik map


这是Ithink map..., 你们可以参考,参考..结论应该怎样做?

Tuesday, April 7, 2015

兴都教

兴都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印度教是南亚次大陆,主导地位的宗教,或生活方式,并包含许多不同的传统。基于因果报应,印度教法和社会准则的“日常道德”规范。和广泛法律和规定范围。印度教归类一种独有的知识或哲学观点,而不是刚性的,共同的一套信仰。包括了湿婆教、毗湿奴派、沙克达教及其他许多的印度教教派,以及以业、法和社会规范为基础的法论,内容是广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各自不同的知识或是价值观,而不是一套刚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则认为印度教是超越人类起源的「永法」,“永的规律”或“永的道路”超越了人类的起源。其中规定一些永的责任,如诚实,仁慈,纯洁,自我约束,等等。是不分阶级、种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

兴都教如何传入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泰米尔族和齐提族都是印度移民。早在公元前,这些印度人就已移居马来西亚并带来了印度文化。公元初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几个印度式的封建王国,这个时期是南印度泰米尔人大量移居马来西亚的时候。英国殖民者统治马来半岛以后,他们从印度南方招募了大批的泰米尔人,来这里充当劳工。这些泰米尔劳工和以前的泰米尔移民,构成了今天的泰米尔族。齐提族,是指移居马来西亚的印度雅利安人。“齐提”(Cheti)一词,出自梵文,其意是指贷款商人。据史籍记载,最早来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主要是商人,他们原属雅利安人种。在人数上他们比泰米尔人少,但是大多数都经营贷款生意,所以当地人都叫他们为“齐提”。后来,人们就把信奉印度教的雅利安人称为“齐提族”。
泰米尔族和齐提族都信奉印度教。他们对神灵特别虔诚,凡是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都集资修建一座印度教神庙,作为日常朝拜神灵和节日集会的神圣场所。这里的印度教徒十分注重宗教节日,其主要节日有大宝森节、屠妖节和踏火节。每逢节日,他们皆热烈庆祝,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盛大,都是其他民族的节日难以比拟的。在大宝森节,信徒们都纷纷走出家门,送湿婆大神出游,并举行扶占谢恩仪式。屠妖节是印度教徒欢庆黑天大神消灭恶魔,并迎接幸运女神的日子。在这一天,他们都涌到神庙中,向黑天大神顶礼膜拜,并设宴迎接幸运女神

膜拜方式/礼仪
普迦,英文PUJA,或POOJA,是印度教一种向神膜拜的常见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有时也会专门为重要的宗教领袖、神职人员、特别重要的贵宾举行这种法会。
        普迦Puja仪式中,信徒们通过祈祷或歌颂展现对神的崇拜和尊敬,也视为和神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印度教徒通过举行和参加法会,标明自己对某一个或几个神明或重要宗教领袖的礼拜和信仰,并从神明那里得到祝福和保佑。在南亚特别是印度,还有不少人女性用Puja来做自己的名字。
        在印度,普通印度教的家庭日常礼拜和寺庙的定期法会是Puja的两种主要场合。另外各种节日期间也会有大型的法会仪式,都可以看到他们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小规模的法会。民间也经常有组织法会活动,吸引众多的教徒参与一起唱诵和礼拜印度教的神。在主要的节日如迪瓦里节(即排灯节)和难近母女神节里,普伽仪式会相当隆重,分别成为Lakshmi PujaDurga Puja

膜拜场所/欢庆节日
膜拜场所: 兴都庙
欢庆节日: 大宝森节、屠妖节


基督教


基督教历史简介
基督教认为,这个对独一真神的信仰是从创世之初就有的。神起初创造了人,亚当夏娃与神有亲密的关,这种关是信仰的最高境界。亚当夏娃所犯的罪的根本就是不信神:神说“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9],但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10]。人选择了相信蛇,而不相信神,于是他们犯罪堕落了。后来的人常常悖逆神、忘记神,这个信仰就被遗忘、被扭曲。但神不放弃人,他派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将信仰的真义完全彰显出来,将此一古老的信仰再次发扬光大。耶稣基督本身是三位一体的永的神的第二位格,称为圣子,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说他“建立了基督信仰”,在最纯粹的意义是指他从起初创造人开始就在人心面启示了对神的信仰。
如果讲到一个被世人称为“基督教”的完整教义和独立组织的建立,这是从圣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传道、受死、复活之后开始的。按照圣经,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罗马帝国犹太地区,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生下耶稣。他三十岁开始传道,自称神的儿子,宣扬爱神和爱人的福音,宣称信他的人会永远不死。传道三年以后,他被犹太祭司控告,被罗马官府判处死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这正好成就了耶稣降世的目的,他的死为人的罪付上赎价。他三天以后复活,显现给他的门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后升天,坐在父神的右边。他还要荣耀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信他的人将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不信的人将与神隔绝,永远沉沦。

基督教如何传入马来西亚
16世纪起,基督教随着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入侵而传入马来西亚。特别是到了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各地纷纷设立教会学校以后,天主教和新教的传播也不断加强。信奉基督教的主要是部分华人、欧亚混血人和部分原住民族中的一些人。

膜拜方式/礼仪-坐礼拜、圣餐、洗礼
礼拜指基督教的主要崇拜活动,意即对其上帝顶礼膜拜,一般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证道(即讲道)、祝福等内容;礼拜的核心内容即主领人或受邀请的人作专题讲道。礼拜习惯上多在教堂中举行,并由牧师主礼,如果牧师不在场,亦可由传道、长老、执事或平信徒主领,只是他们不能祝福。礼拜亦有在信徒家庭中举行的。基督徒为纪念耶稣在犹太教信守的安息日次日即星期日复活,因而规定星期日(即七日的第一天)为其举行礼拜日,故有礼拜日或礼拜天之说。当然,基督徒也可在其他日子举行礼拜活动。  
          圣餐是基督教的主要圣礼之一,为其礼仪活动中的主要仪式,亦称圣餐礼或神交圣礼,其宗教意义与天主教的圣体圣事和东正教的圣体血相同。基督徒视圣餐为耶稣亲自设立的圣礼,认为圣餐礼中的饼象征耶稣的身体,领受者吃饼即可从耶稣的身体里获得生命,而餐礼中的葡萄酒或葡萄汁则象征耶稣的宝血,领受者喝它则可使其罪得到赦免。因此,基督徒认为领圣餐就可获得其精神生活的灵粮。圣餐礼一般是由主礼牧师将无酵饼或有酵饼和葡萄酒或葡萄汁祝圣,自己先领,然后分给受过洗礼的正式信徒领食,其分饼方式亦称掰饼。其具体礼仪在基督教各宗派中不尽相同。
          洗礼是基督教的主要圣礼之一,即其入教仪式,亦称圣洗。基督教认为洗礼是耶稣基督立定的圣事,不仅是其信徒正式入教的仪式,而且象征着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得到赦免,为其接受圣灵和恩宠的证明。  
    洗礼分为注水和浸水礼两种,多数教会行注水礼,而行浸水礼的教会通称浸礼会或浸会。注水礼是由牧师将祝圣过的清水洒在受洗者的头上,让水从额上流下,并按手在领洗者头上,口诵“我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你施洗”或“我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你施洗”等规定的礼文。  
    浸水礼简称浸礼,浸礼宗各教会则简称浸会。在浸礼式中,主礼者口诵规定的洗礼经文,引领换上洗礼服的受浸礼者全身浸入水池中片刻,或由主礼者与助礼者一道扶持受浸礼者向后仰全身浸入水中三次,以表示纪念耶稣基督受难后三天复活,受洗者因此亦获得其灵性新
生。有些教堂旁侧设有水池,称洗礼池或浸礼池

膜拜场所/欢庆节日
膜拜场所: 基督教堂

欢庆节日: 圣诞节、受难日9(Good Friday)、复活节